政策解读
快速择校
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,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,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标志,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,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。新中国成立后,兰州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,发展壮大,迅速崛起。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,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;在“开发大西北”、“建立战略后方”的战略目标指引下,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所大学,肩负起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与发展科学、技术和文化的历史重任。
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,是国家“985工程”和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之一。学校创建于1909年,始为甘肃法政学堂,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,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。2002年和2004年,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、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。2009年9月兰州大学将迎来百年华诞。 学校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省会——兰州市,校园面积3828亩,建有6个校区,有3所附属医院。学校现有本科生18207人,研究生10298人。在职教职工4202人,有专任教师1758人,其中教授等正高职388人、副教授等副高职822人,博士生导师330人,两院院士9人(含双聘)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,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,教育部新世纪人才71人,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9人,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,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,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创新团队2个,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。
兰州大学学科特色鲜明,学科门类齐全,涵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11个学科门类。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,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,27个省级重点学科,33个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。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,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,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,2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,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,3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,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研究中心。
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、硕士、博士学位授予权,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首批设置文、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,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。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。学校现有84个本科专业,187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,56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,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,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,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。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,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,8个部省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。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、知识面宽、勤奋实干而深受社会欢迎。自建校以来,已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各类人才,许多人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、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。1999年至今,先后有7位校友当选为院士。美国《科学》周刊曾评出了中国13所最杰出的大学,其中兰州大学位列第六。
兰州大学的科学研究素以基础研究见长,同时广泛开展应用研究。近年来,学校坚持贴近国家目标,立足西北特色,大力扶植新的学科增长点,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均大幅提高。已先后获得国家、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500多项,编辑出版各种专著、教材、译著900多部,平均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。据SCI统计,兰州大学是中国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、引用率最高的大学之一。2007年学校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20位,科技论文被SCI期刊引用数居全国高校第13位。
兰州大学积极发展对外交流合作,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,近年来先后选派500多名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、攻读学位和科研合作,有1300多位外籍专家学者应邀来校交流讲学,接受各国留学生400多名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兰州大学将以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、研究型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,秉承“自强不息、独树一帜”的校训,弘扬兰大精神,强化开放意识,注重内涵建设,提升教育质量,坚持人才强校战略,努力构建和谐校园,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、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!